支付法規開放後,不再是金融業者的特權,對一般人的生活究竟有何影響?在業界的各種想像裡,新興網路支付、行動支付,在小商家交易、雲端帳戶、行動服務領域,有望帶給商家、消費者更多新生活。
未來在小吃店、路邊小攤販,業者不用花錢買收銀機,也能接受手機付款;人們想聚餐、買電影票,不用再大費周章排隊,手機滑一滑就完成、點一點就可送票給同行朋友;送錢也可能和傳簡訊一樣便利。
業者認為,電子支付專法最原始的用意,是擴大開放第三方支付的部分應用,最大的影響是,過去台灣有許多中小店家因為規模太小,不是銀行合作的對象,當這些商家在網路上想提供更便利的金流,例如刷卡等服務時,無法成為銀行認可的特約商店,發展商機受到阻礙。第三方支付單位可以擔任擔保、大型特約商店等身分,讓小商家可順暢接上金流,民眾上網購物時,就會更便利。
歐付寶董事長林一泓表示,對昨天立法院財委會最新審查結果滿意,但立委將資本額最低門檻設為一億元是希望更多業者加入,這是有風險的,若業者倒閉時,該怎麼辦?因此政府也應思考對不良業者的退場機制。網路轉貼文章
通過第三方支付開放,終於將晚起步的台灣帶入國際化